造句

膀胱经的造句

膀胱经造句



1、后周利在其膀胱经上的肾俞、大肠俞和秩边三个穴位行艾灸加针刺后,杨小姐的腰痛得到明显缓解。

2、打开穴位图,我们可以发现,在头部发际附近,循行有督脉和膀胱经、胆经、胃经、三焦经,如百会、四神聪、头维、上星、风地、翳风、哑门等穴位。

3、申脉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主要穴位,经常按摩此穴有止痛功效,是治疗头痛、腰腿酸痛、目赤肿痛、坐骨神经痛的常用穴位。

4、腰部有督脉之命门穴,以及足太阳膀胱经的肾俞、气海俞、大肠俞等。

5、此系足太阳膀胱经末穴,从这里到达足少阴肾经。

6、证明热结膀胱并非仅指膀胱经腑病症,凡下焦瘀热,“但少腹急结者”,均可加减运用桃核承气汤治疗。

7、经络包括后颈筋、大板筋、膀胱经,而穴位则包括百会、天柱、风池、哑门、肩外俞、附分、魄户、膏肓、天宗、环跳、四髎。

8、从脚部“足临泣”穴导入,泻膀胱经

9、目的:观察针刺膀胱经五脏俞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。

10、腰部有督脉之命门穴,以及足太阳膀胱经的肾俞、气海俞、大肠俞等穴,上述方法具有温肾强腰、舒筋活血等作用。

11、医学上说,腰部有督脉之命门穴,以及足太阳膀胱经的肾俞、气海俞、大肠俞等穴,搓后全身发热,具有温肾壮腰、舒筋活血等作用。

12、结论:循膀胱经弹拨法治疗能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、体征。

13、结论:通过对古今文献的整理及分析研究,总结出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的高频次主治症。

14、足太阴脾经、足厥阴肝经、足阳明胃经、足少阳胆经、足太阳膀胱经,足底部有足少阴肾经。

15、所选穴位多选用背部阳经如足太阳膀胱经穴位,且选用脏腑在背部的俞穴,如肺俞、心俞、膈俞等穴位。

16、后脑勺是对应膀胱经的脏腑反射区,膀胱经气虚常伴有小便次数多,频繁,遗尿,尿闭或小便不畅等症状。

17、拍膀胱经的循行区,以潮红为度,重点是胆俞、脾俞、肾俞和膀胱俞穴。

18、膀胱经很大程度的伸拉。

19、敲打尾骨和臀部的承扶穴,可以刺激督脉与膀胱经的气血运行,从而起到改善脑部供血的目的。

20、颈部前后都有很多经脉通过,比如后面有膀胱经、督脉这两条比较大的经脉通过,侧面有足少阳胆经,前面有任脉、足阳明胃经都是从脖子这里经过。

21、次髎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绕行腰骶髂,经气容易产生阻滞部位,刺激次髎穴,能起到补肾壮腰、活血祛淤祛湿止痛,使之通则不痛。

22、肾经与膀胱经相联系,构成表里关系。

23、胃俞为足太阳膀胱经穴,位于背部,第十二胸椎棘突下,左右旁开一个半拇指宽。

24、膝窝又称腘窝,在窝的中心点上,有一个重要穴位叫委中穴,走的是膀胱经

25、操作:施术者双掌相叠,自受术者肩胛处开始,由对侧膀胱经从上由下反复按压三至六次,然后再从大椎处按压至腰骶。

26、由于足少阳胆经、足太阳膀胱经、足阙阴肝经均和两目相连。

27、中医又有脏腑相表里的理论,足太阴脾经对应足阳明胃经,足少阴肾经对应足太阳膀胱经,足厥阴肝经对应足少阳胆经。

28、次髎穴是膀胱经与肝经的交会穴,膀胱与肾相表里,艾灸次髎穴具有补肾疏肝、调经止痛的作用,可以治疗女性的痛经、月经不调等病症。

29、申脉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要穴,此法具有止痛功效,可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疼痛。

30、膝为“筋之府”,胆经的阳陵泉为“筋之会”,脊椎督脉上有个“筋缩”,膀胱经的膝下有个“承筋”,请记住,理筋即是调肝。

31、额三针为双侧眉冲穴沿膀胱经透刺二针,取此连线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,另一顶点沿督脉透针。

32、肝经和肾经,因为这些经络经过大腿内侧,而且胆经在腿外侧。如果折叠向前,膀胱经收到刺激,胃部收到挤压。

33、王婷婷说,打开穴位图,我们可以发现,在头部发际附近,有督脉和膀胱经、胆经、胃经、三焦经,如百会、四神聪、头维、上星、风地、翳风、哑门等穴位。

34、躯干部的命门、肾俞、关元,肾经与膀胱经的昆仑、承山、涌泉;胆经的阳陵泉、绝骨。

35、学砭疗梳头;刮擦身体上的结节、痛点;用砭板刮拭足太阳膀胱经、足厥阴肝经;用砭锥点揉手三里、合谷、太冲等关键穴位,恢复行走的大有人在。

36、此法可温肾健腰,腰部有督脉之命门穴,以及足太阳膀胱经的肾俞、气海俞、大肠俞等穴,搓后感觉全身发热,具有温肾强腰、舒筋活血等作用。

37、足阳明胃经、足太阳膀胱经、足少阳胆经。

38、委中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合穴,又为膀胱的下合穴。

栏目导航

造句类型

组词造句